“全球并购案例中,只有30%最后是成功的。”德勤全球钢铁行业领导人Nicholas J. Sowar一语惊人。作为德勤全球钢铁行业咨询的领导人,Sowar此行是来参加亚洲制造业论坛首届年会。
虽然是钢铁行业的咨询专家,但Sowar的结论是德勤在350多个案例分析基础上总结出的,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Sowar如是说,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并购前的“方案”和并购后的“整合”。
Sowar进一步介绍,失败的并购案例往往都集中在以下的问题:高度复杂的组织结构;多种迥异的技术或相同技术存在多种情况,但却没有令人信服的商业理由;在市场上复制彼此的产品或服务;重叠或众多外部供应商关系;对临时援助的使用与日俱增;被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大批离职,以及普遍混淆公司的企业形象识别、使命和目标。而这些都可以追溯到方案或实施中的错误。
并购前关键词:战略和调查
在企业有了并购意向但还没有“出手”前,并购战略和目标遴选是十分重要的。“制定支持业务方向与并购战略,才能确保并购后能够有效实施战略;而要想实现明确的并购战略,还要根据特定水平确定收购对象。” Sowar告诉记者。
购买前的价值驱动因素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买方必须清楚真正购买的是什么,收购对象的价值是什么,真正的协同效应有哪些,负面效应、离开成本又是什么。总结来说,价值驱动力主要包括效率(经济的规模、范围、成本控制)、市场力(驱动市场力的资产与能力、品牌声誉、技术知识),以及再创造力(改变竞争游戏规则、创造范例式转换、改变行业方向)。
“在我们的调研中,67%的公司领导人认为高估了并购的协同效应,花了过多的钱。”Sowar说。而具体来说,协同效应主要考虑原材料能否融合,全球市场份额和客户能否互补和扩大,是否可以获得研发资源,以及合并后的成本、收入以及运作效率。
Sowar举例说,最近刚刚发生的印度TATA集团提出收购英荷钢铁集团Corus就是一个好案例。对于TATA来说,具有生产成本低、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这是Corus所没有的,而对TATA来说,阻碍其发展的是没有强劲的研发资源,而且需要打入欧洲市场,而欧洲的老牌钢铁企业Corus的研发资源是TATA的十倍,正好是TATA的最佳选择。
另外,Sowar指出,应该在投标流程启动前确定最高价格,还要根据账面价值和当前市值确定最低价值,然后在谈判中坚持企业的个人底线,并确定一个明确的价格谈判范围。而要确定合适的价格,就要通过审慎性调查,包括财务(历史账目确认、承担的负债和拥有的资产、现金流和税务问题)、战略(定位、运营绩效、管理能力、竞争优势、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以及法律合同问题、企业架构、协议)三方面。审查时主要需要了解五大事项:收益质量,未来现金流,资产质量,潜在风险,以及管理质量。
实施时关键词:整合计划
战略和调查是并购成功的前提,而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根据德勤的调查,企业并购在整合中常见的错误主要包括:在交易基本原则方面,管理层缺乏协调一致;在组织结构方面花费太多时间;整合规划不充分;没有正规的快速决策流程来支持难度较大的决策;未能确定优先顺序;未能在转变前稳定并快速实现协同效应;丧失对日常运营的关注,客户被遗忘。
制定整合的核对表,在交易完成前就确定整合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Sowar告诉记者,成功的整合计划要关注三大关键领域:目的明确、控制措施,以及人员管理。在正式宣布收购、开始整合的前三个月,企业就应该对所有业务领域合并的基本原则有清晰的了解,拟定蓝图,并设计组织架构,挑选出强有力的领导负责和管理计划;在开始整合前的两个月,就制作整合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并对报告进行追踪,确保以一套数据为准。而控制措施,就是要快速应对风险和问题,尽早作出有力决策,也要避免因实施计划而降低对日常运营管理的关注。
而整合失败的案例中有85%是因为文化因素,因此,要考虑到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合并增加的双方雇员的不确定性和不明确性,尽快实施新的组织设计,解决人才保留问题。
施能自阐述了后台整合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前,首先要考虑到行业的共性和差异问题。
其次,要看两者业务上哪些可以建立一致的平台,其余的就不要勉强去做,不要马上把所有东西整合起来,可能有一部分是能够外包出去的。
而信息系统方面的统一也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整合中要先难后易,比如在解决信息系统问题上,也要懂得舍取,要先把两部分业务模式流程整合起来,包括人力资源,再选择相对合适的IT系统,接着做部分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