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中国企业成长为全球公司必修课

  消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程度提高意味着跨国公司吸纳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提高,而吸纳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的提高。随着全球公司全面进入中国,全球公司新的发展战略,新的管理结构以及新的理念和文化对我国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冲击。专家认为,我国企业要以全球视野观察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中得到启示,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学习,积极吸纳和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为此,我国企业首先要做好三件事情:培养全球工业思维、加快产业整合、强化公司责任。

  从民族工业思维到全球工业思维

  “中国企业也要迅速成长为全球公司。”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王志乐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当全球公司吸纳和整合包括中国企业的资源在内的全球资源来和中国企业竞争时,我们的不少企业缺乏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他们或者仅仅考虑利用本土资源应对全球公司的挑战,或者把全球公司的冲击意识形态化而寻求行政保护。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上。

  王志乐认为,这样被动消极的思路和做法不仅不能幸免于全球公司的冲击,而且往往丧失与全球公司合作的机遇。面对全球公司的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像全球公司那样,学会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换言之,中国企业也要迅速成长为全球公司。

  “阻碍中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己的管理体制,来自我们自己的狭隘观念。”他认为,中国企业应当转变观念,从民族国家视野扩大到全球视野,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工业思维。

  按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产业整合

  全球公司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条件和市场竞争的规则。全球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过去的单一企业竞争上升到全球产业链或全球网络的竞争。如何吸纳和整合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成为竞争胜败的关键。

  权威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钢铁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趋势,粗钢产量将达到4.6亿吨,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接近40%。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我国离“钢铁强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全国17家产量超过500万吨的最大钢铁企业总产量仅占全国40%。

  有专家指出,面对米塔尔这样的全球公司进入中国,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加快跨地区跨部门的整合,并且参与全球范围的钢铁业整合,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市场竞争才能打造我国的全球钢铁公司。

  王志乐的观点是,我国各个产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的大型企业集团应当充当所在产业的系统集成者,积极推进我国产业重组。当前应加快钢铁、汽车、装备工业的重组,支持那些具有全球经营战略、完善的公司治理和管理结构以及全球责任理念的龙头企业跨地区跨部门并购同产业的其他企业。

  与此同时,也应允许来自国外的具有全球责任理念的全球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并购。通过外资企业并购促进竞争,淘汰落后,使我国企业就近学习跨国并购,积累经验。

  强化公司责任 提升企业软竞争力

  记者从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了解到,全球公司的出现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主要是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的竞争,从主要是技术、产品的竞争上升到理念以及道德水准的竞争。

  市场竞争的规则正在改写,竞争目标从过去的惟利是图转变为如今的合作竞争、互利共赢、和谐发展。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如果不能理解新的竞争规则,不仅不能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而且在国内市场也将难以取胜。

  “包括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是现代企业的软竞争力,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关键。”王志乐说。

  我国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如国家电网、中远、中海油、宝钢、中国移动、中石油等已经从编制和发布公司责任报告着手强化公司责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