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金六福,挺住!

  题目似乎有点切肤,曾经作为金六福人5年,回望过往,留下如许。。。

  事物的成功总是有其自身规律和社会根源,金六福也不例外,天时地利人和是逃不出的话题。

  天时:上世纪90年代,在电视媒体广告崛起之时,山东秦池一举拿下中央电视台标王,而后由于过度膨胀带来企业内乱以致迅速陨落。作为中档白酒生产和消费大省的山东,市场以及行业一片哗然,而山东本土其他品牌基本上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沉睡状态,这时,一群激情的湖南人活跃在齐鲁大地,开始了金六福第一个“海外市场”的拓荒和掘进之路。给沉闷的市场带来了生机,实际上是市场的调整赋予金六福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地利:齐鲁大地是孔孟故里,中庸和善纳的文化底蕴自不多说,那时,五粮液集团真正开始由复兴成就如今的酒业大王,其生产方式呈现多样化,金六福就是其OEM贴牌最早的一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人和: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一批富于闯荡的“绿林好汉”开启了无所畏惧的酒业征程。事物的突破首先往往是来自规则的被打破。早期的金六福人“下意识”般开创了诸如“兑盒盖”,“产品分星级”等当时闻所未闻的灵活策略,日后的成功被检验成为这是创新,金六福也因此被誉为与小糊涂仙酒一起开辟了白酒现代行销之先河。更锻炼和整合了团队。从此,“绿林好汉”啸居酒林。“江湖文化”闯天下,高度的凝聚力表现无疑,此后现代企业执行力日臻完善。

  事物的完善往往又是新规则的建立和不断与时渐进。近年来白酒行业一直是群雄逐鹿,调整和被调整一直并未停歇。白酒行业发展呈现出“哑铃型”结构。

  “哑铃型”:产品的高端性和区域性(低端性)是两极。中间是中端产品,而这部分竞争由其惨烈。

  毫无疑问,金六福曾一度领衔中端酒,甚至是翘楚。十年辉煌过后,如果说金六福也需要适应产品四个发展周期(导入期,培育期,高峰期,衰退期)的话,倒不说是她自身的局限性所致。

  福文化--“成败亦萧何”。福文化是传统,而传统很大内涵也很多,更需要丰富和不段挖掘。难度也更大,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是实际性的东西。原本一直以体育营销著称的金六福2008年悄然隐退于“奥运年”媒体抢势。众所周知,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痛并快乐着,“多难兴邦”可能更符合国人的心理诉求。作为“富文化的”真正鼻祖,谋求再度雄起的金六福无奈中错失了一次绝佳的冲锋时机,继而被水井坊抢攻成为“庆功酒”。水井坊自伊拉克战争期间出道,高调呼吁地球文明和环保为入市场切入点。似乎其贴上了担道道义和良知的标签,也为品牌做了一次很好的背书。或许,这次他是还俗走中端路线,亦或对于2008年来说,他实至名归。

  OEM品牌的“共同悲哀”--作为称雄十年的五粮液OEM产品金六福,产品基因先天注定了。无论从品牌定位和产品质量以及结构总是受肘于人。从而,在品牌调性塑造上一直是隐痛。

  品牌定位--“红海”,定位为中端产品,那是一片红海,火光四射,十面埋伏。近年来,不少产供销于一体的白酒企业纷纷谋求属于自己的一片蔚蓝蓝海。如全兴酒厂的水井坊,卢洲老窖的国窖1573,沱牌的舍得酒等等,甚至黄鹤楼香烟更推出了1916系列。皆是通过差异,寻求重新定位,创造诉求。缔造更高品牌调性,其实,营销的本质就在于:发现价值,发现需求,从而创造价值,满足需求,显然,作为OEM的金六福,有些先天不足。

  产品结构--“花园”。当市场氛围凸现后用形形色色的产品系列充斥市场,不仅不能形成完整的产品链,也会使品牌价值链断裂。因为没有精力和资源倾斜去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所以金六福在渠道运作上酒店渠道一直是其软肋。“渠道品牌化,产品品牌化”才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