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20-38289070

管理+IT

管理+ITPEG咨询融合管理+IT,通过一系列整合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最本源的正向创新机制。

百丽国际:赢在纵向一体化

  这种模式使百丽赚足了产业链上每个关键环节的利润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去年至今,已有不少鞋企关门歇业。有业内人士测算,保守估计,倒闭鞋企的比率也高达30%。

  百丽国际是逆境中强势发展的代表企业,根据其9月中旬发布的业绩报告:上半年,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收入为82.28亿元人民币,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51.31亿元,同比增长60.4%。其中鞋类业务销售额由去年同期的28.03亿增加至42.53亿元,运动服饰业务销售额由去年同期的23.28亿元增加至今年的39.75亿元。鞋类业务及运动服饰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5%及35.6%,与去年同期相差无几。尽管这个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但仍然算得上一份比较漂亮的答卷。

  那么,百丽缘何能逆风飞扬?它占据了价值链哪个最具价值的有利位置?推动它强势成长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掌控整体产业链

  百丽鞋业于1991年10月创立于深圳,属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从事订单加工及鞋类产品制造,与现在的绝大多数订单生产企业并无两样。1997年,在鞋类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后,百丽开始拓展全球零售网络,并开始打造自有品牌。2001年,百丽女鞋成为中国同类产品中销量、销售额双料冠军。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掌控力,2002年,百丽与分销商共同组建百丽投资有限公司,以股权为纽带,将销售终端与百丽的发展牢牢地捆在了一起。

  2004年,百丽投资旗下的1681家零售店通过改签租约的方式,转移至离岸公司百丽国际旗下;百丽投资旗下的办公设备等无形资产也出售给了百丽国际。2005年,重组之后的百丽国际获得了摩根士丹利旗下两家基金公司的注资,在充足的资本支撑下,开始迅猛扩张,成为中国最大的女鞋零售商和中国最大的运动服饰零售商,旗下有百丽、思加图、天美意、他她等自有品牌和真美诗及Bata两个授权品牌。去年5月,百丽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纵向一体化模式,是百丽在中国鞋企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发展模式—从产品的设计到开发、生产、营销、推广、分销、零售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全部由百丽自己承担。在倡导产业链分工协作的今天,这种模式似乎有点另类。实际上,它是百丽获得高额利润的保证,也是百丽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深厚积淀。在这种模式支撑下,百丽赚足了产业链上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利润,企业的综合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国内鞋业的其他优秀企业奥康、李宁等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更重要的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对零售网络的直接控制,使百丽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搭起了一个随处可见的高效运作平台,能够随时获得和掌控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这种模式,还可以让百丽最大程度地控制供应链,使产品一开始就比在国外研发的产品提前4个月左右上市。

  在对销售环节进行强势掌控的同时,百丽并没有忽视对制造环节的投入。“2006年,百丽投资5亿元兴建百丽工业园。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制造环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使企业在供应链后端发力,辅助前端很好地迎合市场。”百丽CEO盛百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