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炉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推出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年调查总报告”是如此清晰地给中国企业家来一次心理及形象的大披露,从规模领导力的要求来看,结果是令人担心的,因为报告在毫无疑问地告诉人们一个信息:规模领导力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报告有十大有价值的发现,恰巧是这些发现曝露了中国企业管理上的巨大缺陷,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企业为何不长命。报告表明,中国的企业领导可能是世界上形象最模糊,最以自我为中心,最缺乏沟通能力的企业家。
为了不至于让大家有危言耸听的感觉,我们可以将十大发现中与规模领导力相关的部分摘抄下来。
发现一:在文艺作品中企业家形象最低
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最好,为3.67分(相当于百分制的73.4分),其他依次是“在新闻媒体中的形象”(3.5分/70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3.45分/69分)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3.22分/64.4分)。这就是说,大多数企业家心中认为,自己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最高,而在文艺作品中他们的形象最低。
发现三: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自己
2002年调查企业经营者对于自己成功原因的看法时,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非常努力”和“自己个人素质比较好”的分别占49.3%和33.7%。这样一个结果,与平时多数企业经营者在公开场合下言称的“政策好”、“领导支持”、“班子团结,员工支持”等因素大有不同。
发现四:最大的担忧是社会保障
一般人认为,企业家大多收入丰厚,不太担心个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但在问及“您退休以后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依次是:“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44.8%)”、“心理失落没有寄托(19.7%)”、“经济收入减少(14.2%)”、“没有满意的社会地位(9.2%)”、“没有便利的生活条件(5.7%)”。其中,国有企业经营者对“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担忧的占55.6%,比其他类型企业高13个百分点以上。
发现五:近半企业家心情不好时“独自忍受”
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87.4%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压力很大”。当问及“当工作中遇到麻烦,心情不佳时,您最愿意与谁交流”时,有42%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独自忍受,一般不跟他人交流”。
发现八、最弱的能力是公关
问及“您认为自己最强和最弱的三项能力是什么”时,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最强的能力是决策能力(61.7%),最弱的能力是公关能力(61.2%)。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在时间安排上,对协调政府关系花时间最多的人数比重在逐年增加,由1994年的9.1%增加到2002年的17.5%。这说明目前最困扰企业家的还是“政府公关”。
发现九:半数企业家遭遇过人身威胁
1995年,在调查“在您当厂长(经理)期间,曾受到过几次人身威胁或伤害”时,结果显示,遭遇过威胁或伤害的企业家高达50.9%;其中受过三次以上威胁或伤害的有28.3%。值得提醒的是,这种现象近年没有出现好转,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从企业的心声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中国企业家依旧是一个追求个人英雄主久的群体,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较好地发挥了组织的作用,而在于自己的能干;他们不愿与人沟通,在与政府打交道时效率较低,而在自己需要减压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开放度。
持有这样一些观念的企业家并不占少数,那么,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管理还处在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规模领导力的启蒙任务还十分繁重。
保持着领导力的规模状态是实现企业家减压,企业增强醒觉力最好的途径,但不幸的是,中国企业领导人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反倒使规模领导力有着被边缘化的倾向。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无论是对企业家自身,还是对企业,其伤害都是长久且致命的。
在企业这样一个系统中,个体领导力的存在往往是为建立规模领导力作准备。一个好的领导者,他首先得是领导力的拥有者,这样,他才能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方法去影响员工,从而让员工拥有与自己一样的领导力。当然,有必要指出的,规模领导力并不是个体领导力的简单相加,他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