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后
——从“五粮液事件”看中国企业之发展
五粮液事件一经曝光,继而证监会调查、股市停盘,从9月份开始调查五粮液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大媒体从金融、企管、国家体制等各个方面试图解读本次事件的真相。
相关报道截止2009-10-14上午11点,在百度上搜索“五粮液 事件”关键词,将近有735000篇文章……
作为一直关注白酒和啤酒行业的资深专家—上海博纳睿成营销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对此从另一个的角度进行把脉看待这个事件,也希望能给其他企业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一、事件相关报道
报道一
“9月23日证监会通过媒体披露公司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涉嫌存在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违法违规行为。”
报道二
“五粮液9月30日公告三方面内容:1、公司积极配合证监会调查;2、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3、公司2007年度报告中本公司下属子公司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下称“供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差错,本公司已在2009年8月18日披露的2009年半年度报告第18、19页中进行了更正披露。上述数据的更正披露,不会影响本公司2007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其它财务数据。”
以上两则报道均出自《顶点财经》
报道三
“自从前日遭证监会调查以来,五粮液两日大跌近10%,成交金额成80亿元,这在五粮液上市11年以来是绝无仅有的,可见这一事件的杀伤力。众多资金夺路而逃,避开不确定的因素。不过,其他白酒股已基本企稳,沱牌曲酒(16.06,-0.63,-3.77%)和贵州茅台(161.00,-1.78,-1.09%)分别上涨3%和1%,五粮液事件属个案,对其他酒业股的影响在减弱。”
报道四
“资本市场以上投摩根等基金为代表已痛下杀手,大幅砍仓,造成五粮液股价震荡,为力挽狂澜,唐桥在此期间还自掏腰包50万吃下2万股。
与此同时,部分五粮液品牌运营商们也出现了思想震荡。”
--出自《唐桥:立案调查是解决五粮液问题的最好契机》
二、报道解读
“报道一”指出,五粮液涉嫌“三宗罪”:“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涉及信誉问题,各个国家和企业在金融危机洗礼后更容易知道个中涵义,通俗一点就是“作假帐”!(真相?)
因此,接下来“报道二”(五粮液集团表明自己的态度)、“报道三”(股市变动及对行业的影响)、“报道四”(对资本市场和渠道的影响)相继浮出水面。
为此,五粮液掌门人唐桥专门借本月11日郑州糖酒会,召集经销商对此事进行及时澄清,从整顿公司体系的角度看“立案调查是解决历史问题的最好契机”(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唐桥在会上指出)。
“本次调查是为了规范资本市场,而且调查的这些事件都是发生在10年前的,当时五粮液刚刚上市,国家当时的相关政策法规都还没有规范,造成当时五粮液公司治理的不规范。”
--唐桥
不管五粮液公司的补救是否“牵强”,依然挡不住股市的震动,资本链条的变动导致五粮液在股市上的表现不如以前,同时导致经销商人心惶惶、企业内部人事变动带来的价格变动同样加大了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一时间空气骤然凝固:
五粮液是否会沦为一段封存的记忆?
结果显示,尽管五粮液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和负面报道,除了股市的变动,五粮液依然保持着正常的运营,面对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火爆依然。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有很多值得白酒企业去深思……
三、事件背后的思考
问题1:作为“白酒之王”每年有上百亿销售额的五粮液为何在这个时候,自曝其弊?
问题2:相对五粮液事件,其他白酒同行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问题3:五粮液在股市的表现能否很大影响到酒行业?
问题4:从长远来看,五粮液事件是否能够推动白酒格局的变动?
问题5:在强大品牌支撑力的驱动下,想修炼内功浴火重生,五粮液事件给其他企业提供了哪些借鉴……
首先,掌舵强势企业,新任领导需要内外一致的认可。对有着浓厚的政府背景、有着丰富实操经验的唐桥来说,五粮液无疑是个烫手山芋。从1985年到现在,功勋卓著的灵魂式人物除王国春外,说集团人才济济丝毫不过分,头三把火要烧出架势,烧出威望,从现在媒体globrand.com聚焦报道看,五粮液的“唐桥时代”开始拉开序幕;
其次,政府需要为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买单。
作为大型企业,五粮液存在着很多“大路边上的”弊病,它们需要“Change”,尤其是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由个人领导企业到集体组织领导企业的转变,更为注意的是,现在没有个人利益关系网的情况下,五粮液自曝其弊将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相对当地政府而言,企业的透明化也有利于政府的监督管理,五粮液事件的始末,政府直接插手市场的印记已经表现特别突出;
第三,五粮液事件,导致股市有所波动,但并未改变行业格局。
五粮液事件的本质是政府色彩的加重,尤其是作为“白酒之王”五粮液,是唯一与“国酒茅台”相提并论的,两者之外,没有第三个可以插足撼动他们的地位,如此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是任何政府无法绕开的问题!
再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五粮液已融入国人骨髓,成为一个民族的符号出现在我们记忆的味觉中。如果再考虑到五粮液的产能基础,能引领行业短时间有所作为的,恐怕只此一家(茅台领导人以稳健见长,其他如泸州老窖等还没有能力超越五粮液和茅台所处的位置)!
其三,事情的曝光,并未出现像三鹿一样危害社会的产品问题,因此,在五粮液事件曝光后,销量并没有出现大的反差,波动也主要出现在股市和经销商内部。
如此优越的产品力和无形而巨大的品牌力所产生的“抗击打性”,由此可见一斑!
第四,事件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稳定的下游终端和稳固的资金链。
这些都源于五粮液有着深厚的消费者基础和很强的市场认同度,即使在股市和风投大幅砍仓的情况下,五粮液依然运营正常,就佐证了这一点。
综合以上来看,在坚挺的品牌力、优质的产品、稳定的资金链和政府的扶持等因素的基础上,五粮液受负面报道的时间将不会太长,特别是这些负面报道的背后,人为炒作的嫌疑似乎更能解释这次“风暴来袭”的初衷!
不过,是否为人炒作,并非为我们所关注!
四、得到的启示
一些不伤元气的“事件”、更多企业优势的展示、处理事件时的临危不乱,都让人看到一个大型企业所能展现的魄力和魅力。而五粮液事件的系列报道使得五粮液集团成为一个透明的玻璃球,从外到内再没有什么隐私可言,无论以何种理由进行的负面报道,只可能促成一个局面,就是把五粮液铲除不良因素的干扰,拉回发展的正轨。
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作为“局外人”--唐桥成为五粮液的当家人。
外脑处理内部问题,优越性是深远的,而阻力则是明显的。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外脑”--唐桥而言,五粮液存在的大小问题,怎能逃过他这位专家的法眼呢?
其次,作为政府方面的代表,整体的宏观发展,以后5年、10年的规划,这些是“短浅目光的”人所达不到的境界,要想一步到位,五粮液要脱胎换骨!
再者,从反面来看,五粮液如果重蹈三鹿覆辙,没有谁比唐桥更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也没有谁比宜宾市政府更知道局势的严重性,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不会得出五粮液事件最后是个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到的结局。
由此延伸到中小企业,五粮液作为政府的形象,有专业的资深人士、外脑为他们矫正视线。
那么,作为一般经济体的民营企业,又有谁能充当起“唐桥”的角色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