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概念的提出者熊彼特(JASchumpter)说:“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去。而“经济发展”就是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然而,对于创新的理解,不同企业分别走上来了不同的创新之路,苹果将产品做成了艺术,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微软则寻求再改造的修复性创新。
窃书不算偷,全球创新的顽疾
苹果当年发明了鼠标,微软用了,后来苹果告微软,微软赔了数十亿美元。
比尔 盖茨曾多次被人讥讽为没有自己的原创产品,甚至靠之起家的BASIC语言也并非他自己发明,为他带来滚滚财源的当家产品DOS是从其他公司所购,Windows借用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的技术,IE浏览器源于网景公司的创意,Office办公系统的多数软件则均出自微软收购的公司。然而,微软虽然没有自己的创造,但他们善于‘再次发现’别人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将它们‘重新组合’为新的产品,所以才能最终成为创新的典范。
腾讯和360因“模仿、抄袭”而引发的口水之战终于演变成“挟用户”的“文架”、“武斗”,而在此时,苹果却凭借不断自我突破而一骑绝尘。如果我们不重视知识产权,纵容抄袭,“窃书不算偷”,中国将永远是个没有创新的模仿者,我们这个民族将继续羸弱而无法长久真正地崛起。这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动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结果。
自主创新,信息资源管理的增值模式
21世纪核心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信息资源的整合创造特定企业的信息资源增值模式,深度挖掘企业利润源泉。
上个世纪的竞争无论是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IBM的服务器,其实都是在工具层面的竞争,而未来,谁拥有更多数据,谁就拥有未来。
博科资讯总裁深国康先生指出“一个缺乏创新的企业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研发是一家企业走向强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华为总裁任正非表示,华为仅2009年的研发投入就达133亿元,研发人员所占比重更是达到了46%。“虽然这种巨额投入让华为承受了巨大的风险,但也正是这种不计成本的不懈研发才使得华为具备了今天世界级的竞争力,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丰田汽车公司主席张富士夫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创新是与需要注意的困难局势抗争。“我相信,创新可能在各种场景或可能的环境集合下发生。当我们思考当前汽车行业周遭的环境时,首先会发现多种类型的需求。通过努力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完全专注于工作。我们应该把这些需求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此外别无选择。”而这也是我们的企业所需要寻找的自我空间和弹性。
全球企业的中国式创新
中国是一个容量庞大,而且深度十足的奇特市场,没有任何一个跨国企业能全盘照搬国外的经营策略并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他们必须因应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而作出改变。